河南一6岁女孩遇继母后如今判若两人,变得自信大方

2025-02-05 08:07:26

编辑:阳阳资源网

近日在河南洛阳,一位继母翁女士回忆起四年前初遇其继女时的情景。当时年仅6岁的女孩与祖父母在乡村生活,全身满是虱子,且需照料年长的哥哥。自翁女士与女孩的父亲组建家庭后,她将女孩带入自己的生活悉心照料。如今,女孩焕然一新,变得自信且落落大方。

河南一6岁女孩遇继母后如今判若两人,变得自信大方

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家庭重组的故事,更是关于救赎、成长与希望的赞歌。翁女士以她宽广的胸怀和深沉的爱,向我们展示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。她用行动告诉我们,真正的家人,不仅仅是血缘的相连,更是心灵的契合与守护。

网友评论:

遇到什么样的继母,真的有可能决定这个人之后的发展,希望之后能够幸福吧

女孩离开亲妈是不幸的!有了继母又是很幸福的!继母真的很伟大,说的一番话也很有格局! ​

遇到这样的后妈,是女孩的幸运,也是上天的眷顾。 ​

何以中国行走河南:“豫”见非遗传承发展新画卷

威风凛凛的武士、体态丰盈的仕女、身姿矫健的骏马……在洛阳市孟津区朝阳镇南石山村,暑期研学热仍在持续,色彩明丽、俏皮灵动的各式唐三彩成品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广泛欢迎。

何以中国行走河南:“豫”见非遗传承发展新画卷

唐三彩,又名“唐彩色釉陶器”,釉色有黄、绿、褐、蓝、黑、白等,其中以黄、绿、褐三种颜色为基本色调,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。如今,学生不仅能在研学过程中了解唐三彩的发展历史,还能深入生产车间,从各个环节感受三彩制作,近距离地观看老师傅们开窑,感受古老技艺的独特魅力。

洛阳文脉源远流长,诸多非遗项目成为传播河洛文化的一张“金质名片”。洛阳市通过“非遗+旅游”“非遗+文创”“非遗+研学”等多种跨界融合新模式,为非遗传承增添了无限可能。

据介绍,洛阳洛邑古城景区已进驻2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游客在体验非遗的同时,能更直观地感受河洛文化的魅力。栾川县通过“民宿+非遗”发展路径,在重渡沟景区打造非遗主题民宿,既丰富了民宿文化内涵,也能增强游客文化体验。

河南是非遗资源大省,截至目前,认定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万余项,其中,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5项、省级1030项。近年来,河南通过持续发展非遗工坊,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优势不断显现,不仅保护、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还在助力百姓增收致富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
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,河南有非遗工坊(含非遗扶贫工坊)213个,其中有64个纳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。文化和旅游部与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公布的66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中,河南有5个入选。

其中,“非遗点亮计划”是河南探索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独有经验。自2021年起,河南省连续三年实施“非遗点亮计划”,引入优质团队和全国高校走进省内的乡村、古镇和景区,挖掘和运用当地非遗资源,共落地140个非遗空间、149项非遗文创,探索出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“河南经验”。

此外,河南还连续多年举办“非遗购物节”,打通从生产到销售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2023年的活动覆盖超2000家非遗店铺,销售额突破1亿元。

“见人见物见生活”理念已成为非遗传承发展的共识。如今,行走河南,无论是风景名胜或是城市街区,市民和游客“拥抱”非遗的机会大大增加。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表示,非遗源于生活,“出圈”亦是回归,河南将持续做好非遗的挖掘、保护、展示和传播,推动非遗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融入当代生活,焕发新的活力。

河南坠落杂技演员曾表示不再演出,此次表演系朋友临时邀请

11月25日,河南一名杂技演员张某在永城市进行高空表演时,因绳子突然断裂而坠落。视频显示,张某当时将绳子固定在吊车上进行表演,但在翻滚过程中绳子发生了断裂。

河南坠落杂技演员曾表示不再演出,此次表演系朋友临时邀请

27日,张某哥哥告诉记者,张某全身多处受伤,已脱离生命危险。2023年4月张某妻子在安徽宿州进行高空表演时坠落身亡,张某曾在社交平台表示,未来将不再进行任何杂技演出活动。张某哥哥表示此次杂技表演系朋友临时邀请。目前,张某正在郑州一医院治疗,演出组织方已垫付相关医药费。

网友评论:

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会去干这么危险的工作。大多数的人为了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。还好脱离了生命危险,不过杂技团的安全隐患该如何去保障? ​

保佑他平安,保佑所有努力生活的好人少一点苦难,多一点幸福

他的妻子去年在表演中发生意外走的,今年他又意外,如果不是为了生活,谁愿意从事那么危险的工作,希望一切安好,尽快康复 ​

相关推荐

版本所有Copyright © 2009-2019 hnqyjy.cn
Copyright 渝ICP备20008086号-34